1.陽性質控品
較常見,發生概率在40%~60%之間;以重組質粒作為陽性質控品,發生污染的概率更大;以構建的假病毒或重組病毒作為陽性質控品,參與核酸提取的過程中,也容易發生氣溶膠污染;在試劑的配制過程中,接觸了污染的容器、移液器、槍頭、溶液,核酸氣溶膠等,導致試劑被污染。這是目前實驗室引起的核酸污染最主要原因。
2.PCR擴增產物
尤其是第一代PCR技術,發生概率在60%以上;PCR產物經反復多次的擴增,其復制量遠遠超過PCR的檢測極限。一個氣溶膠所包含的拷貝數可以在10^4~10^6copies,因此即使是極微量的污染也足以造成實驗結果假陽性。但是,在采用了UNG/UDG防污染的PCR產品中,擴增產物引起的污染概率降至10%左右。
PCR擴增管的密封性是預防擴增產物污染的關鍵。如果密封不嚴,擴增完成后有蒸發現象,液面不整齊,或者擴增過程中有“炸管”聲音。
3.待測強陽性樣品
發生概率在10%~30%之間。放置樣品的容器被污染或由于容器密封不嚴導致樣品與外界接觸被污染;待提取樣本中含有強陽性樣本,其提取的樣品中含有高濃度的陽性核酸,形成氣溶膠造成污染。
氣溶膠是由空氣與液體表面摩擦而產生的。開蓋、晃動、加樣器的反復抽吸等開放式操作,形成核酸氣溶膠從而導致核酸污染。
以上核酸污染來源,均可形成氣溶膠擴散至空氣中,或直接吸附到物體表面。因此,應尤其重視由氣溶膠導致污染的問題。重度污染假陽性的ct值可在24左右,中度污染ct值在30左右;輕度污染ct值在33左右。
從核酸污染的分布來看主要在2個地方:
1、空氣中的核酸氣溶膠污染物:彌散到實驗室各個角落,比較棘手;
2、物表的核酸污染物:移液器、離心機、核酸提取儀、傳遞窗、PCR儀、拆開的試劑盒、槍頭盒、打開的耗材等表面。
如有需要可直接撥打電話:13357726918(微信同號)
如需關注更多有關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知識,請關注網站:http://m.wish-bones.com/